液壓馬達結構特點分析
首頁 ? 液壓行業知識 ? 液壓馬達結構特點分析

          CLJM系列液壓馬達較傳統斯達法型馬達的主要改進之處在于:
          1.配流軸結構
          改用滾針軸承的機械平衡法為配流軸浮動的靜壓平衡法。配流軸也被人們稱作配流轉閥,由于配流軸的一側為高壓腔,另一側為低壓腔,所以,配流軸在工作過程中,遭受著很大的不平衡徑向力,此徑向載荷力將配流軸推向一側,而使另一側間隙加大,造成滑動表面的單邊磨損和泄漏量的增加,致使馬達機械摩擦力增加,機械效率及容積效率降低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在原有結構中采用了用滾針軸承支承配流軸的機械平衡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 液壓馬達結構就采用了兩個滾針軸承10來承受徑向載荷。這種結構的缺點主要在于:
          (1)配流部分的圓柱面直徑與滾針軸承的外徑相等,由于滾針及鋼圈的厚度尺寸,配流軸必須制成變直徑的同軸度要求又較高的階梯軸,增加了工藝上的難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 (2)增加了密封直徑和軸向長度,滾針間又是油流竄通之處,因此,增加了泄漏的周長和面積。
          (3)配流套8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必需零件。
          (4)很難保證配流軸在配流檔和進、出油口檔等軸頸處的合理間隙。滾針軸承內圈以過渡配合裝配在配流軸上,內徑為黟90mm~萬120mm的滾針軸承,徑向間隙約在0.05~0.08mm;為了讓滾針軸承承受徑向載荷,配流軸檔間隙必須大于滾針徑隙,因此常取為0.075~O.10mm。這樣的間隙,難以完成要求愈來愈高的高容積效率的達到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(5)滾針軸承因多種原因,造成徑向間隙的增大,一旦該間隙等于或超過配流檔間隙,則機械平衡法失效,單側徑向載荷立即將配流軸推向一側,形成單邊磨損,增大泄漏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【圖2 -11 配流槽和平衡槽的受力分布】
          CLJM系列馬達為解決以上缺點,采用全浮動靜壓平衡法結構。主要措施:
          (1)在配流軸的軸心鉆一長孔,溝通配流軸兩端,以保證配流軸兩端軸向力的平衡。
          (2)為解決配流軸徑向力不平衡的問題,在配流軸(配流檔)的兩端設置半圓形的平衡油槽,油槽的包角與對應的配流套上各配流窗孔的包角相等,也與配流處的高低壓腔包角相等(見圖1)。
          由圖1可知,平衡油槽處與配流窗孔處的壓力分布規律是完全相同的,僅相位相差180°,所以徑向力得到了完全平衡。
          江蘇姜堰市船用輔機廠(原泰縣船用輔機廠)多年前即與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,對CLJM系列液壓馬達進行了改軸配流為端面配流的開發研制工作,它是在國產曲軸連桿式徑向柱塞馬達中,最早設計制造出多種端面配流產品機型的單位,并將馬達額定工作壓力由F級的20MPa提高到25MPa。
          在用戶適應方面,由于端面配流運動副對工作用油的污染敏感度較高,正常要求其油液的過濾精度在20μm左右,否則,極易形成咬毛拉傷,造成進、出油道溝通甚至啃盤。對于在長年惡劣條件下使用,又必須確保可靠性的挖泥船、海洋輪船,礦山機械及建筑機械等主機,其液壓系統的用油過濾精度往往差55μm,因此,尚未得以推廣利用。CLJM系列馬達的暢銷產品見表2-1,但廠家亦可根據使用單位需求,供應各種端面配流的相關產品。


本文標題:液壓馬達結構特點分析


分類:液壓行業知識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