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炮彈造價高,有的彈筒使用了貴金屬銅合金。其維修方式通常是更換炸藥,重新裝配,只有少數不能拆卸的,才用其他方式(如水力切割)破壞。彈頭重約30~40kg,前部是引信,中間裝有炸藥,其后部旋入一個細牙大螺堵,通稱底螺。底螺外端面有兩個深約15mm的盲孔,供裝卸時插入柱銷旋轉底螺用,其孔徑隨彈種不同從+8~10mm。彈筒約有10kg,形如略帶錐度的長圓筒,其后部有一小螺堵,通稱底火。底火結構及其拆卸方式同底螺相似。底螺拆卸機與底火拆卸機的結構、動作、原理差不多,只不過拆底火時,力矩小;且彈筒薄,夾緊力不能過大。此處僅介紹底螺拆卸機及其液壓系統。
該機由支架、夾彈裝置和底螺旋松裝置等部件組成,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3-5所示。夾彈裝置和旋松裝置分別采用液壓缸和液壓馬達驅動;整機采用可編程序控制器(PLC)控制。機器的工作過程如下。
底螺拆卸時,操作者首先啟動液壓系統;把彈頭抬上小車,沿軌道推至夾緊裝置下,該處設有滾柱托輪,在托輪上轉動彈頭,使底螺盲孔對準并套到底螺卡爪柱銷上;夾緊裝置下行夾緊彈體;操作者離開拆彈現場,到控制室啟動旋松裝置,旋松底螺;底螺卡爪后部有一彈簧把它推向彈頭,使其旋轉時不致柱銷脫出,且可隨著底螺旋出而逐漸后退;接近開關記錄底螺旋出的圈數,到預定值時(確保底螺已經完全拆下),旋松裝置停止轉動;操作人員返回,夾緊裝置松開;取走底螺和彈頭。底螺拆卸全過程中,夾、松彈頭有人在場,拆底螺時,人離開到安全的地方,用攝像頭進行監控。
【圖13-5 主機的結構示意圖】
液壓系統及其工作原理
圖1所示為底螺拆卸機的液壓系統原理圖。該液壓系統為高低壓雙泵供油雙回路系統,高壓小流量泵1與低壓大流量泵2的壓力設定及卸荷分別由電磁溢流閥3和4實現,單向閥5和6用于防止壓力油倒灌。夾緊液壓缸20的運動方向由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控制,缸20的工作壓力由減壓閥12設定與控制,缸20的運動速度通過單向節流閥16調節,雙向液壓鎖15用于夾緊機構夾緊后的保壓;液壓馬達21用于旋送底螺,其旋轉方向由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9控制,旋轉速度通過單向節流閥14調節,壓力繼電器19用于低壓大流量泵開始卸荷的發信。溢流閥10和11分別作為夾緊回路和旋松回路的安全閥,以防過載。油源的壓力、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的工作壓力可分別通過壓力表及其開關7、17和18進行觀測。
圖13-6炮彈底螺拆卸機液壓
系統原理圖
1-高壓小流量泵;2-低壓大流量泵;3、4-電磁溢流閥;5、6、13-單向閥;7、17、18-壓力表;8、9-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;10、11-溢流閥;12-減壓閥;14、16-單向節流閥;15 -雙向液壓鎖;19 -壓力繼電器;20-夾緊液壓缸,21-旋松液壓馬達;22-回油過濾器
系統工作時,兩電磁溢流閥3和4均通電,泵1、2均由卸荷轉為升壓狀態,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左位切入工作,雙泵的壓力油經閥8、減壓閥12、閥15和閥16的單向閥進入缸20的無桿腔(有桿腔經換向閥8及過濾器22向油箱排油),實現夾緊動作。炮彈夾緊后,換向閥8復至中位,雙向液壓鎖15保持夾緊壓力,泵1和2均卸荷。拆底螺時,換向閥9切換至左位,液壓馬達由雙泵供油,壓力繼電器19發信,電磁溢流閥4斷電,低壓大流量泵2卸荷,僅高壓小流量泵1向液壓馬達21供油。
技術特點
1)與電機一減速箱一底螺卡爪結構式的機械傳動底螺拆卸機相比,該底螺拆卸機采用液壓傳動和PLC控制,自動化程度較高,旋松力矩易于限定和控制,不必擔心悶車,安全可靠性高。
2)液壓系統采用雙泵組合供油,并采取了卸荷措施,所以無功能耗低,發熱少。
3)在結構上液壓系統采用疊加式液壓閥,可減少系統集成時油路塊的數量,液壓站整齊美觀,元件追加或更換方便。
4)由于工作場地的限制,主機和液壓系統總成(液壓站)放在了一個拆彈房間,但為了保證操作者和機器的安全性,采用了防爆式驅動電機;電磁換向閥(其線圈全封裝在塑料殼內)的接線接牢后用樹脂固定;所有傳感器、接近開關為無觸點型。
5)該機動作雖然簡單,但由于設有許多保障安全的傳感器,加上電磁溢流閥和壓力繼電器等,故電氣接點較多。對不同炮彈品種,其底螺的大小、厚薄均不一樣,需要調節的環節較多。所以電氣控制采用了可編程序控制器(PLC)。電氣控制柜和監視器均單獨放置在控制室。
6)除了油源的溢流閥外,夾彈缸回路和馬達回路分別設有安全閥,系統回油路設有過濾器,因而提高了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主要技術參數
拆卸機主機的外形輪廓尺寸如圖13-5所示;最大旋松力矩為3000N.m,旋松轉速為20r/min;液壓系統高壓泵的工作壓力為lOMPa,流量為lOL/min;低壓泵的工作壓力為7~8MPa,流量為32L/min;雙泵的額定壓力為32MPa。
分類:液壓行業知識
標簽: 液壓馬達